中央環保督察通報后:第三方檢測機構面臨嚴監管,央企整改動真格
導讀:督察風暴下的“數據之亂”與整改之策
第三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曾強勢進駐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4家央企,開展了為期1個月的深度督察。令人震驚的是,其中3家央企都深陷“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泥沼。近日,這4家央企陸續公開《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針對這一嚴重問題,紛紛亮出了各自的整改“利劍”。隨著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問題,整改方案也如雪片般相繼發布,一場關乎生態環境誠信與央企責任的整改大戲正式拉開帷幕。
督察行動:時間線里的環保攻堅
時間回溯到去年10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三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如同一支環保鐵軍,毅然進駐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中化和中國化學工程這4家央企,開啟了一場為期1個月的環保督察“大考”。今年1月,督察組帶著沉甸甸的督察成果,分別向4家央企反饋了督察情況,將企業在環保方面存在的問題一一擺上桌面。
數據造假:3家央企的“環保污點”
在督察的“放大鏡”下,4家央企中有3家都暴露出“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嚴重問題,猶如三顆“毒瘤”,侵蝕著生態環境保護的根基。
中國石油:數據偏差與虛假并存
在中國石油,督察組發現其環境監測體系建設運行極不規范。一些企業的固廢管控信息系統填報數據與實際臺賬數據偏差巨大,仿佛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嚴重誤導了環保監管。更有甚者,個別企業的環境檢測監測數據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如同在環保數據上肆意涂鴉,讓真實的環保狀況被掩蓋在虛假的數據之下。
中國石化:下屬企業“劣跡斑斑”
中國石化的環境監測數據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其下屬企業“惹的禍”。督察組發現,中國石化下屬某企業有關人員竟然授意第三方機構出具虛假檢測報告,這種明目張膽的造假行為,嚴重破壞了環保監測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同時,部分下屬企業法律意識淡薄,環境保護違法違規問題突出。有的企業未經允許擅自設置排放口,2024年以來多次不經過自動監控設施檢測就直接排放廢水,將環保法規視為一張廢紙,肆意踐踏生態環境的底線。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個別環境違法違規問題突出的企業甚至還被評為綠色企業良好等級,這無疑是對綠色企業稱號的褻瀆。
中國中化:第三方報告造假與臺賬編造
在中國中化,督察組同樣發現了令人震驚的造假行為。個別企業委托的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出具虛假報告,將虛假的數據作為企業環保達標的“遮羞布”。魯西集團硅化工分公司更是膽大妄為,編造臺賬應付檢查,試圖用虛假的臺賬來掩蓋企業真實的環保狀況,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終究難逃督察組的“火眼金睛”。
在這4家央企中,只有中國化學工程沒有被發現“弄虛作假”問題,顯得“獨善其身”。從督察組的通報可以清晰地看出,弄虛作假問題主要集中在臺賬造假、環境檢測監測數據造假、第三方檢測報告造假等環節,這些環節就像環保鏈條上的“薄弱點”,一旦被突破,就會引發整個環保體系的信任危機。
中國石化整改:多管齊下,重塑環保形象
面對督察組反饋的問題,中國石化誠懇接受、照單全收、堅決整改,迅速制定并公開了督察整改方案。整改的實施主體主要涉及煉油事業部、化工事業部以及相關企業,驗收單位則是企業的健康安全環保管理部,整改要求的時限截至2025年8月,整改目標明確為健全環保異常數據的管理辦法和處理流程,有效防范數據造假。
警示教育與檢討溯源
中國石化將在相關企業開展警示教育活動,讓每一位員工都深刻認識到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嚴重后果。相關企業下屬分公司的主要領導則要在全公司做深刻檢討,并進行溯源分析,找出問題產生的根源,從源頭上杜絕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
完善培訓與黑名單機制
為了增強企業的環保法律意識,中國石化將完善環保法律法規培訓機制,讓環保法律法規深入人心。同時,將事件相關第三方檢測機構列入黑名單,切斷與這些不良機構的合作,重新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開展監測,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排查幫扶與全面宣貫
中國石化還將開展舉一反三排查,對相關企業進行全面“體檢”,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的環保問題。并對相關企業開展節能、環保工作培訓幫扶,提升企業的環保管理水平。此外,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宣貫力度,在全系統召開警示教育大會,將監測情況納入督查檢查的重點內容,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環保監管體系。
其他央企整改:各有側重,精準發力
除了中國石化,其他央企也紛紛提出了針對性的整改措施。
中國中化:強化監管與培訓幫扶
中國中化表示,公司黨組將研究制定《中國中化大氣污染防治和取水用水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實施方案》,嚴格要求各企業加強環境監測報告質量監管,對偽造篡改環境監測數據等弄虛作假行為“零容忍”。QHSE部將修訂污染治理設施管理制度,完善自行監測質量管理規定和標準,將自行監測納入日常環保檢查內容,組織各二級公司開展自行監測檢查,督促企業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的入場采樣監管。中化能源還將開展自行監測幫扶指導,組織專項培訓,提高企業檢查第三方機構檢測資質、研判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等能力,督促有關企業完善自行監測方案,全過程監督檢測機構采樣環節,確保檢測數據真實有效。
中國石油:規范數據填報與系統升級
針對“在線監測數據填報不規范”的問題,中國石油表示,集團公司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將組織完成企業固體廢物缺失數據補錄。相關企業核實并補錄2023年固體廢物管控信息系統缺失數據,集團公司對相關企業缺失數據補錄情況進行審核驗證。同時,集團公司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將組織升級集團公司固體廢物管控系統,研究編制集團公司《固體廢物管控系統升級需求報告》,對固體廢物管控系統功能進行升級,充分應用視頻監控、電子標簽、物聯網等技術手段,提升固體廢物產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全過程數字化管理能力。未來,還將定期組織開展固體廢物填報數據監督檢查,對企業系統填報數據與實際臺賬數據進行一致性比對,定期對系統填報數據質量不高的企業進行通報,實施閉環管理。
未來展望:第三方檢測機構面臨大洗牌
縱觀以上種種整改措施,很多都是針對第三方機構的。有的是提高企業檢查第三方機構檢測資質的能力,讓企業能夠精準識別第三方機構的優劣;有的是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的入場采樣監管,確保采樣過程的真實性和規范性;還有的是重新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開展監測,從源頭上保證監測數據的質量。
可以預見,未來央企對于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管理將會越來越嚴格,如同一張嚴密的大網,將不合格的第三方機構過濾出去。一些不合格的第三方機構有可能在這場嚴格的監管風暴中被淘汰,而能力更強、信譽更好的第三方機構則有可能在這場競爭中勝出,成為央企環保監測的“得力助手”。這將有助于營造一個公平、公正、透明的環保監測市場環境,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支持,讓我們的天空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