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杭州市余杭區部分小區供水異常調查情況通報
2025年7月16日,杭州市余杭區部分小區遭遇了一場令人揪心的供水異常事件,這一情況迅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事件發生后,杭州市委、市政府展現出了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第一時間成立了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委以及國家、省級專家等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全力開展調查工作。同時,省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也積極參與指導,為調查工作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提供了有力保障。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和分析,現將此次供水異常事件的調查處置情況詳細通報如下:
一、水質異常原因深度剖析
聯合調查組以嚴謹的態度,綜合各項水質檢測結果、環境監測數據以及水文水利數據,對問題發生及處理過程進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調查。經專業檢測,水樣中檢測出的硫醚類物質屬于有機硫化物,這類物質具有獨特的化學性質,在水中即使濃度較低,也會產生蒜味、沼澤味、腐臭味等令人不適的異味。
從自然環境因素來看,7月初以來,余杭區持續遭受高溫晴熱天氣,這種極端氣候條件為藻類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溫床。東苕溪仁和水廠取水口上游及周邊的一些水體中,藻類數量急劇增加。隨著前期降雨的匯流,這些藻類及其降解產物,其中包含了硫醚類異嗅物質,如同被無形的手推動著,逐漸匯集到仁和水廠取水口附近。最終,在7月16日凌晨,這些帶有異味的物質進入了取水口,從而引發了此次供水嗅味異常事件。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分析,此次供水嗅味異常是在氣候、環境、水動力條件等多種因素相互疊加的特殊情況下導致的,是大自然與人類供水系統之間一場意外的“碰撞”。
而市民群眾普遍關心的自來水出現“發黃”“發渾”問題,也有其特定的成因。目前,余杭區的供水管道主要以鐵質管道為主,這些管道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管壁會逐漸形成一層銹層。事情發生后,余杭制水有限公司、余杭水務控股集團下屬供排水公司為了盡快解決供水異常問題,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水源切換、供水調度和水管沖洗等。然而,這些措施在實施過程中引發了供水水流方向發生變化、水流速度突變,強大的水流沖擊力沖刷管壁,導致銹層脫落,從而產生了“黃水”或“渾水”。部分“黃水”或“渾水”進入了供水水箱或用戶家中,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困擾。不過,市民們無需過于擔憂,一般情況下,放水一段時間后水質即可恢復正常。目前,余杭區已經組織專業力量,完成了受影響的2個街道49個村(社區)支管及二次供水水箱的清洗工作,確保居民用水安全。如果用戶發現仍有水質渾濁情況,可及時聯系所在村(社區),村(社區)將迅速安排專業人員上門處理,為居民解決后顧之憂。
二、突發應急處置全程回顧
7月16日8時許,余杭制水有限公司下屬的仁和水廠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中敏銳地察覺到水中存在異味,這一細微的異常情況立即引起了他們的高度重視。
8時30分,仁和水廠迅速對進廠水、出廠水進行了全面檢測,力求準確掌握水質狀況。
9時,檢測結果出爐,原水“臭和味”指標異常(3級),這一結果如同警鐘般敲響。余杭制水有限公司立即向余杭水務控股集團調度中心報告,并要求切換水源,調度中心在權衡利弊后迅速同意了這一請求。
9時20分,仁和水廠爭分奪秒地完成了水源切換工作,試圖從源頭上解決水質異味問題。
10時,然而,新的檢測結果顯示出廠水“臭和味”指標依然異常(3級),這讓工作人員的心再次懸了起來。余杭制水有限公司果斷要求檢測公司進行“臭和味”指標具體成分排查,力求找出問題的根源。
11時許,余杭水務控股集團下屬供排水公司經過現場研判,認為需要實施主干管網沖洗,以進一步改善水質。在報余杭水務控股集團調度中心獲批準后,立即啟動了主干管網沖洗工作。
13時30分,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仁和水廠出廠水水質指標顯示恢復正常,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16時22分,余杭水務控股集團分管領導深知此次事件的重要性,及時向余杭區政府、余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分管領導報告了仁和水廠水質異常情況,確保上級部門能夠及時掌握動態。
16時30分許,主干管網水質恢復正常,供排水公司馬不停蹄地開始對支管及小區二供泵房、水箱逐步沖洗,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水質的環節。
17時,檢測公司確認仁和水廠上午送檢的水樣檢出硫醚類物質,這一結果為后續的調查和處理提供了重要依據。
20時,余杭區政府分管領導緊急召開會議,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共同研究處置措施,力求將事件的影響降到最低。
21時44分,余杭水務控股集團通過官方渠道發布了第一次情況通報,及時向社會公眾公布了事件的進展情況,回應了社會關切。
7月17日15時許,經過連續奮戰,供水支管和受影響村(社區)水箱完成排空和換水,供水基本恢復正常,居民們的生活秩序也逐漸回歸正軌。
7月17日16時20分,余杭水務控股集團再次發布情況通報,進一步向社會公眾說明供水恢復情況,增強了公眾對供水安全的信心。
7月19日15時22分,余杭區政府經過全面、深入的調查和分析,發布了詳細的情況通報,對此次事件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回應。
三、水質檢測情況全面呈現
經調查,7月16日仁和水廠8時30分采樣的出廠水檢測結果顯示,除“臭和味”指標異常外,總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均未檢出,這表明水中的細菌指標在可控范圍內。切換水源后,13時30分出廠水水質指標顯示恢復正常,為了確保水質持續穩定,仁和水廠對“臭和味”指標加密為每2小時檢測頻次,且結果均合格,讓居民們能夠放心用水。
7月17日,余杭區疾控中心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對仁和水廠水源切換后出廠水樣本開展檢測,38項常規指標均合格,進一步證明了出廠水的質量符合標準。7月17日供水基本恢復正常以來,余杭區疾控中心持續關注受影響區域的水質情況,對受影響的2個街道49個村(社區)開展末梢水(用戶水龍頭水)抽檢,指標均合格,為居民的用水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7月17日,杭州市疾控中心也積極參與到水質檢測工作中來,采集仁和水廠切換水源后的出廠水并進行水質全分析檢測和硫醚類物質檢測。結果顯示硫醚類物質未檢出,全分析檢測的指標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 - 2022)要求。其中,總大腸菌群未檢出,大腸埃希氏菌未檢出,菌落總數1CFU/mL(標準值≤100CFU/mL),渾濁度<0.5NTU(標準值≤1NTU),無異臭、無異味,游離氯0.56mg/L(標準值出廠水0.3 - 2mg/L)。這些詳細的數據充分表明,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和檢測,出廠水的水質完全達到了國家相關標準,居民們可以安心飲用。
事情發生后,供水行業主管部門高度重視,立即對全市33座城市供水廠全面開展檢查排查,確保出廠水質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后續還將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加密水質檢測頻次,加強對硫醚類物質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參考指標的檢測,采取綜合治理措施,從源頭上把控水質,確保供水水質安全,讓市民們喝上放心水、健康水。
四、應急處置問題與問責情況嚴肅審視
經調查,余杭區部分小區供水異常的處置過程中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余杭制水有限公司在檢測結果顯示出廠水“臭和味”指標為3級后,未能嚴格執行專項應急預案的應急響應要求,沒有及時提請余杭水務控股集團對異味出廠水涉及區域的用戶告知用水注意事項。這一疏忽導致部分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了可能存在異味的水,給用戶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不便。
(二)余杭水務控股集團在獲悉下屬余杭制水有限公司報告“臭和味”指標為3級時,同樣沒有執行專項應急預案的應急響應要求,未及時向區政府和區級相關部門報告情況,使得上級部門無法第一時間掌握事件動態,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在同意供排水公司沖洗主干管網時,未充分考慮實施水源切換、管道沖洗容易產生末梢水“發黃”“發渾”的情況,也未及時對供水涉及區域的用戶告知用水注意事項,進一步加劇了用戶的困擾。此外,余杭水務控股集團向余杭區政府、余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報告時間嚴重滯后,延誤了事件的處理時機。
(三)余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接到余杭水務控股集團水質異常報告后,沒有對水質異常的有關情況進行復核,也沒有分析問題的嚴重程度,未及時開展相應處置工作,導致事件的影響范圍進一步擴大。
(四)余杭區政府接到余杭水務控股集團水質異常報告后,協調處置和決策遲緩,且未按規定向市政府報告,使得事件的處理缺乏更高層次的統籌和指導。
余杭區部分小區供水異常事件充分暴露出當地在公共飲用水安全、突發事件防范應對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和短板。尤其是對水質變化監測預警不足,未能提前察覺潛在的風險;突發應急預案不完備、機制不健全,導致在事件發生時無法迅速、有效地進行應對;應急響應遲緩,信息發布滯后,使得社會公眾無法及時了解事件的真實情況,容易引發恐慌和誤解;部分涉事部門見事遲、行動慢、監管不力,未能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少數黨員干部風險意識不足、工作作風不實、宗旨意識淡薄,沒有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這些問題的存在,教訓十分深刻,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根據市委部署,市紀委市監委迅速成立調查組,對相關單位和人員存在的履職不力、失職失責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并依據調查結果,依規依紀依法對7名領導干部嚴肅問責:給予余杭區分管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務工作的區委常委、副區長黨內警告處分;給予余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委書記、局長誡勉處理;給予余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分管水務工作的局領導(二級調研員)黨內警告處分;給予余杭水務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給予余杭水務控股集團黨委委員、余杭環保科技公司總經理撤銷黨內職務、政務撤職處分;給予余杭水務控股集團分管客戶服務工作的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誡勉處理;給予余杭制水有限公司董事長、黨支部書記黨內警告處分。通過嚴肅問責,彰顯了市委、市政府對保障公共飲用水安全、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堅定決心。
五、群眾訴求服務保障情況貼心落實
為更好回應群眾關切,切實解決群眾在供水異常事件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在前期開展走訪、水箱清洗、末梢水取樣檢測、居民健康服務等工作基礎上,街道、村(社區)的專項服務組進一步強化對接,根據已登記的居民群眾訴求,持續上門做好跟蹤服務。他們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的實際需求,耐心解答居民的疑問,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持續主動做好安全供水質量檢測是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的關鍵。相關部門將加大檢測力度,增加檢測頻次,確保供水水質始終符合國家標準。同時,堅決做好供水安全保障工作,加強對供水設施的維護和管理,及時發現并排除潛在的安全隱患。
及時提供健康監測和醫療服務是關心群眾身體健康的重要舉措。對于因供水異??赡苁艿接绊懙木用瘢瑢才艑I醫護人員進行健康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針對供水異常導致用戶凈水器濾芯受影響的情況,相關部門將免費為居民更換凈水器濾芯,減輕居民的經濟負擔。
考慮到受影響的2個街道49個村(社區)自來水用戶近期供水管存水排放的實際情況,明確7月份水費全額免收,這一舉措體現了政府對居民的關懷和擔當。16 - 17日期間,2個街道有生產的食品企業生產的相關產品已進行封存,下一步將根據檢測結果做分類處理,確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我們將持續關注居民群眾訴求,積極穩妥推進后續服務工作,以實際行動贏得居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杭州市委、市政府和余杭區委、區政府對此事給廣大市民群眾生活生產帶來的影響和不便,深表歉意。市、區兩級將直面問題,痛定思痛、舉一反三、全面排查,提升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健全從“源頭到龍頭”的全流程管控機制,牢牢守住城市供水設施安全底線,切實維護群眾飲用水安全。
誠摯感謝社會各界、媒體朋友的監督。我們將以更加嚴謹的態度、更加務實的作風,做好城市供水保障工作,讓市民們喝上放心水、滿意水。
杭州市聯合調查組
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