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新征途中,山西省政府于9月6日正式頒布了《山西省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實施方案》,這一里程碑式的文件不僅勾勒出了建筑業綠色轉型的宏偉藍圖,更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注入了強勁動力。
《方案》的核心愿景在于,到2025年,全省城鎮新建建筑將全面步入綠色時代,綠色建筑占比達到前所未有的100%,標志著山西省在構建生態文明、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同時,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也將迎來大規模推進,改造面積相較于2023年將激增2000萬平方米,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則有望達到8%,為節能減排、優化能源結構樹立了新標桿。
為實現這一目標,《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一方面,強化新建建筑的節能標準執行力度,確保城鎮居住建筑達到75%的節能標準,公共建筑則不低于72%,從源頭上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另一方面,積極探索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及低碳建筑的實踐路徑,通過設立試點項目和鼓勵國有資金投資的公益性建筑率先垂范,逐步構建起綠色低碳建筑的示范網絡,特別是在城市新區,將集中連片打造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區,引領建筑領域的新風尚。
此外,《方案》還明確了綠色建筑創建的持續深化戰略,要求城鎮所有新建建筑均須遵循綠色建筑標準,并在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率先啟動綠色低碳示范區建設,以點帶面,推動全省綠色建筑的高質量發展。針對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將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建立詳盡的數據庫和改造項目庫,科學規劃改造時序,確保到2030年前,所有符合條件的既有建筑都能完成必要的節能改造,實現應改盡改。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城鎮既有建筑中老舊、低效的設備系統,《方案》提出了明確的更新改造方向,重點針對熱泵機組、散熱器、冷水機組等關鍵設備,一旦發現其不符合現行標準、能效低下或存在安全隱患,將立即啟動更新程序,以先進、高效、安全的設備替代,從細節入手,全面提升建筑的整體能效水平,為山西省的綠色建筑革命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