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監測司負責人就《污染物自動監測監控系統數據傳輸技術要求》答記者問全解析
近日,生態環境部正式發布了《污染物自動監測監控系統數據傳輸技術要求》(以下簡稱《技術要求》),這一舉措在生態環境監測領域引發了廣泛關注。為了深入了解《技術要求》的相關內容,生態環境部監測司有關負責人就其出臺意義、修訂思路、主要內容以及實施保障等方面,詳細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技術要求》出臺意義深遠
生態環境部組織出臺《技術要求》,絕非偶然之舉,而是在當前生態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推進生態環境監測數智化轉型的關鍵一步。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生態環境監測領域也急需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從傳統監測向智能監測的跨越。《技術要求》的出臺,為這一轉型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規范,使得自動監測監控聯網行為有章可循。
通過規范聯網行為,能夠提升污染源監測監管的質效。以往,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自動監測設備與監控設備之間的聯網存在諸多問題,導致監測數據不準確、不及時,影響了監管部門對污染源的精準把控。而《技術要求》的實施,將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為監管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技術要求》還有助于推動監測數據共享,支撐監測數據的廣泛應用。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數據的共享和整合至關重要。只有打破數據壁壘,實現數據的自由流動和深度挖掘,才能更好地發揮監測數據的作用,為生態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環境評估等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支持。
修訂思路緊扣時代需求
《技術要求》是對HJ212 - 2017的修訂,這一修訂過程充分考慮了數智化管理的要求,旨在指導自動監測監控系統進行技術升級。具體而言,修訂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是規范聯網操作。在自動監測監控系統的運行過程中,首次聯網是一個關鍵環節。然而,由于缺乏統一的技術指引,不同設備和系統之間的聯網操作存在較大差異,給聯網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技術要求》通過提供詳細的技術指引,進一步規范了自動監測設備與監控設備之間的首次聯網流程,確保聯網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是完善傳輸內容。自動監測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是生態環境監測的核心要求。然而,在實際傳輸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數據可能會出現丟失、錯誤等問題。《技術要求》對傳輸內容進行了完善,明確了需要傳輸的數據項和數據格式,保障了自動監測數據的完整性以及網絡傳輸的準確、有效。
三是統一設備接口。目前,市場上自動監測設備種類繁多,接口和編碼標準不統一,這不僅增加了設備的生產、采購成本,也給聯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技術要求》通過統一設備接口和編碼標準,降低了自動監測設備的生產、采購、聯網成本,促進了設備的互聯互通和互操作性。
四是兼容現有協議。當前,由于聯網差異導致的信息孤島問題較為突出,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的監測數據難以共享和整合。《技術要求》注重兼容現有協議,旨在破除這些信息孤島,推動實現數據貫通,為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全面共享和深度應用奠定基礎。
主要規定涵蓋多方面內容
《技術要求》在明確污染物自動監測監控系統結構的基礎上,對自動監測聯網做出了全面、細致的規定。
首先,定義了關鍵設備。《技術要求》明確了安裝在監測現場的儀器儀表設備(現場機)和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使用的監控設備(上位機)的概念和功能,為后續的聯網操作和數據傳輸提供了基礎。
其次,規范了聯網流程。規定了現場機首次聯網注冊的設置流程,包括設備的注冊信息、聯網參數等,確保現場機能夠順利接入監控系統。同時,還規范了現場機與上位機的通信協議,明確了數據傳輸的格式、頻率等要求,保障了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再次,明確了通信方式。針對監測分析儀器儀表與數據采集傳輸設備之間的通信問題,《技術要求》規定了相應的通信方式,確保監測數據能夠準確、及時地從儀器儀表傳輸到數據采集傳輸設備。此外,還對自動監測數據采集與計算、有效性判別等方面做出了規定,保證了監測數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最后,強調了網絡安全。在網絡傳輸安全方面,《技術要求》提出了明確規定,包括數據加密、訪問控制、安全審計等措施,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竊取、篡改。同時,還對密鑰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規定,確保密鑰的安全存儲和使用。此外,《技術要求》還給出了數據傳輸不同場景的應用示例,為實際操作提供了參考和指導。
多方協同保障落地實施
《技術要求》的有效實施,需要自動監測設備生產廠商、運維服務機構和排污企業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對于自動監測設備生產廠商來說,《技術要求》中的大量技術底層規定直接涉及到他們的產品研發和生產。生產廠商要按照新標準積極組織自動監測設備的數智化升級,加大研發投入,提供經濟可行的升級技術方案。這不僅有助于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能更好地滿足生態環境保護的需求。
運維服務機構在《技術要求》的實施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要積極協助排污單位對原有設備優先進行利舊改造,充分利用現有設備的資源,降低企業經濟負擔。通過合理的改造方案,使原有設備能夠符合新標準的要求,推動符合新標準的升級版設備盡快服務于環境保護需求。
排污企業在執行《技術要求》時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技術要求》自2026年1月1日正式實施,排污單位的新聯網點位應當選用符合新標準的自動監測設備,并規范完成聯網工作。同時,要按照《技術要求》保持有效數據的穩定聯網,切實發揮自動監測監控應有的作用。對于已安裝聯網點位的原有設備,可以通過逐步老化淘汰、更新的方式進行升級。此外,排污單位還可以借助“兩新政策”“專用設備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享受所得稅優惠”等政策支持,主動適應新標準升級改造,提升自身的環境管理水平。
總之,《污染物自動監測監控系統數據傳輸技術要求》的出臺是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明確出臺意義、修訂思路、主要規定和實施保障等方面的內容,我們看到了生態環境部在推進生態環境監測數智化轉型方面的決心和努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技術要求》將得到有效實施,為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提供更加堅實的技術支撐。